不知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,有没有注意到,古装剧中人物服饰中,常常会佩戴各种各样的东西,不禁让人觉得,古人咋这么有钱,出门身上都佩戴的宝贝。在这些配饰中,最值钱的是什么呢?小编猜你也应该想到了!那就是腰牌,因通常挂于腰间而得名。那么今天,大家就跟着小编解开腰牌的秘密!
腰牌,简单来说就是挂在在腰间的牌子。腰牌历史可以从夏商周的玉质“牙璋”谈起。演化到战国的时候又叫“符”。虎符是帝王给下属调兵遣将的信物,常分为两半,也可以子母相合。在战国,秦汉的时候是非常盛行的。到北宋时,以及组建成为身份象征。朝廷中各级官僚的腰牌除了在权力和使用范围功能上有差别外,连做工材质上也是有显著差别的。有记载明朝大内侍卫用银质的腰牌,军队用铜质的腰牌,官员则用玉做的腰牌,而馆内锦衣卫等特务机关则使用木制腰牌。而清朝的腰牌,却又有显著的不同。
清朝时,腰牌最早是清太宗时期开始运用,那个时候,由于满族刚入关不久,满汉民族问题比较尖锐,有官员上书后皇太极,请求做官级划分,服饰区分等,但当务之急应该是制造腰牌。清太宗听取了这项建议,命人制作腰牌发放,而清代腰牌,虽没有明代那样明显的材质区分,但是却也极力区分级别,身份。清代的腰牌,大多是木制,满汉合璧,尺寸大小各不相同。腰牌正面上印有“腰牌二字”。腰牌统一由内务府制作,然后发放给各级官吏。腰牌三年一环,如有人员更替时上报更换。
随着腰牌的发展,由最初的只有简单的官级记载,到后来的由详细的姓名、相貌,年龄等详细的记载,到咸丰年间,腰牌上的内容已经由很详细的完整的要求,包括发牌的年代,编号等,腰牌规则制定基本完备。
在古代,它除了有通行证,介绍信,证明书等的功能,更像一种身份证。清代腰牌的主要作用是严格审查人员进出,保证皇宫安全。同时,更是身份的象征,随着国力的衰退,腰牌的的政治色彩性减弱象征性增加,主要寓意美好愿望。甚至民间也开始佩戴腰牌。腰牌上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,不再只限于人的身份地位。比如开始出现一些寓意美好的团,多为花草动物,飞禽走兽等,甚至一些民间的言语和吉言。以此来传达一种美好的祝愿。比如,图案是龙、凤、灵芝等多是寓意生活的吉祥如意。图案是飞鹤,古松等多是寓意长辈的长寿多幅。
晚清的时候,出现了铁质腰牌,腰牌上直接贴纸,上面写着佩戴者的姓名,年龄,相貌等。然而,由于腰牌空间有限,对于相貌只是简单的书写描述,“肤黑体高”等,很容易混着过关。但随着拍照技术的引进,出现了将使用者的照片贴在腰牌上,这已经很类似与现代的身份证了。
不管是现在的装饰用途,收藏意义,还是以前的身份象征,腰牌都是一直被推崇的物品。这种物品价值在于其文化的传承,历史的意义等价值。
王忬象牙质腰牌,腰牌中最为著名的一款,这款腰牌诞生于明带,制作材料是象牙材质,我国古代宫廷用符牌作为通行凭证。明代的铜牌,这一腰牌从形制、 铭文可以判断为明代遗物。据史料记载,永和年间,命工部 , 凡内府守卫军所悬木牌,更造以铜”。这种铜牌,当时又称作穿宫牌,为皇宫卫士所佩带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