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成就最大的学派,他们的著作《墨经》以连续八条文字记载了光学问题。它们依次为:影的定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;光线与影的关系;光直线行进的性质;光反射特性;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影子的大小;平面镜反射成像;凹面镜反射成像;凸面镜反射成像。这八条文字是墨家从事光学实验、进行精密观察的忠实记录,虽然字数不多,但条理清晰,逻辑严谨,可称得上是二千多年前世界上伟大的光学著作。
《墨经》之后,沈括对推进光学的发展也作出许多贡献。沈括是宋代伟大的科学家,撰有科学巨著《梦溪笔谈》。沈括进一步发展了《墨经》关于平面镜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知识。在比较平面镜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规律时,沈括解释了照脸用的小镜为何要使其镜面微凸的原因。关于凹面镜成像,沈括不仅重做了墨家做过的实验,而且还第一次明确地指出焦点所在。他说:“阳燧面洼,向日照之,光皆聚向内。离镜一二寸,光聚为一点,大如麻菽,着物则火发。”(《梦溪笔谈》卷三)在这里,沈括清楚地论述了他所用的凹面镜的焦距长度和焦点大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