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fo总部搬迁背后:独立运营梦想的终结?
离开理想国际大厦,ofo的理想何处安放?
理想国际大厦15层已腾空,20层顶层也将陆续清退,这两层曾是ofo小黄车总部所在地[k]。据大厦物业介绍,该楼层总面积约3400平米,日租金为18元/平米,顶层价格更高[k]。ofo已将总部迁至租金更低(12元/天/平米)的互联网金融中心,该地原为ofo海外与北京分公司办公地[k]。
针对搬迁是否伴随裁员,ofo回应称仅为租约到期正常搬迁,员工将主要转移至新办公地,不会缩编[k]。
业务收缩与债务危机并行
自摩拜被美团收购后,ofo的每一步动作都备受关注[k]。2018年以来,ofo持续收缩业务:5月计划从1.2万人裁员至8000人,总部裁员500人;6月取消25城芝麻信用免押;7月起陆续退出德国、澳大利亚、以色列等海外市场;8月传出将退出韩国市场,员工大幅裁员[k]。
同年8月下旬,总部员工人数降至约750人,部分员工未收到承诺赔偿[k]。多名老员工已转投戴威新创立的区块链项目,ofo曾在海外推行“骑行挖矿”模式[k]。
财务方面,ofo陷入严重困境。9月,上海凤凰公告称,ofo全资子公司东峡大通拖欠其货款6815.11万元,已提起诉讼[k]。此外,ofo被曝拖欠百世物流、云鸟、德邦等多家供应商数亿元款项[k]。
法人变更引退场猜测
工商信息显示,ofo国内运营主体东峡大通法定代表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,引发外界对其是否出局的猜测[k]。ofo回应称此为内部正常人事调整,旨在简化流程、提升效率,戴威仍为实际控制人[k]。陈正江为ofo前五号员工,现任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人之一[k]。
尽管ofo否认破产传闻,称运营正常,但有报道称已有券商介入制定破产重组方案[k]。此前界面新闻披露,ofo半年前负债达64.96亿元,其中用户押金36.5亿元,供应链欠款10.2亿元[k]。
独立之路难以为继
在摩拜被美团收购、小蓝被滴滴整合、哈啰牵手蚂蚁金服的背景下,独立共享单车品牌已难有胜算[k]。ofo曾拒绝与摩拜合并,也清退了滴滴派驻的高管,虽保持独立,却错失融资与整合良机[k]。朱啸虎于2017年底将股份出售给阿里与滴滴,滴滴目前仍是ofo第一大机构股东[k]。
从理想国际大厦搬迁至互联网金融中心,不仅是办公地点的变更,更被视为ofo剥离负担、走向终局的信号[k]。其未来走向,或许早已在战略选择中埋下伏笔[k]。